发展成就

学校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第三批)中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9/10浏览次数:文章作者:科学技术处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关于批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第三批)筹建的通知》(鲁科字〔2025〕127号),学校“山东省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逆境植物生物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污染物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环境自适应智能化学品重点实验室”4个牵头组建,“山东省智能光子传输与传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随机系统控制理论与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共建的实验室成功通过优化整合,跻身新序列。

“山东省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师范大学牵头,与山东大学、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为创新源头,致力于突破光场调控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五年时间建成国际领先的研究平台,十年时间实现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发展形成“光场调控物理—信息技术—激光制造”跨学科创新联合体,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助力山东省构建自主可控的光电子产业生态,引领区域相关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光学仪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发展。

“山东省逆境植物生物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师范大学牵头,与青岛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三家单位联合共建,主要面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适生的盐生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资源,创建种质库、表型库和基因库;从分类、生理、遗传等多维度, 解析其耐盐碱遗传机理;结合远缘杂交、智能育种等手段,创制耐盐碱高产协同的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不断推动植物耐盐碱理论研究、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提高耐盐碱作物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以种适地”服务于盐碱地的高效开发。

“山东省新污染物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新污染物领域存在的分析检测精度不足、风险评估能力薄弱、污染精准溯源困难、防控治理效率低下等关键科技问题,重点突破微痕量新污染物高灵敏筛查与精准分析、新污染物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环境健康危害与风险评估、迁移转化解析与精准溯源以及绿色低碳风险防控等理论与前沿技术。实验室的组建将填补山东省在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治理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与能力保障。

“山东省环境自适应智能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师范大学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研究创新团队(第二批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记集体一等功)牵头,联合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同建设,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构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业应用”相衔接的产学研一体化全链条创新平台。实验室聚焦三个研究方向:环境自适应分子结构设计与响应机制理论;环境自适应产品制备方法与场景应用;环境自适应智能产品工艺技术开发与概念验证;本实验室的建设,将为山东省乃至我国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核心科技支撑,助力山东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重要力量。

此次重组为学校未来科研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助于吸引和集聚高水平人才,承担更多重大科研任务,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学校将以此次重组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实验室更加聚焦科学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山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