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山师印记】魏广美:一支笔写下的成长与感念

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文章作者:经济学院 魏广美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七十五度春华秋实。在母校建校75周年之际,作为2003级国际贸易专业的第一届学子,由政法学院后来融入了经济管理学院的怀抱,我的思绪不由溯回到水屯路旁、小清河畔——那个曾承载我们青涩年华的山师北院。

犹记初入校门之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社团招新,我徘徊踟蹰。宿舍共8人,多才多艺的杨培、陈雨、训卿加入了文艺社团,小刚、传茂、岩磊加入了足球俱乐部,志海每天泡到图书馆立志考研,而我最终怀着一丝忐忑,将一份文稿悄悄投入校报记者站的投稿箱。未曾想,那篇稚嫩文字一周后竟被印成铅字。当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校报一角,那份油墨的清香,第一次让我触摸到文字被认可的力量,仿佛紧闭的窗扉豁然透入光亮。自那以后,每逢征文赛事,学生会董秀琴同学常不待我开口便替我报名。最难忘怀,为参加主校区应用文大赛集训多次往返于北院与主校区之间,公交车票竟被辅导员细心收集起来悄悄报销——那一沓薄薄的车票,承载着母校和老师对每个微小梦想的默默托举。北院的灯火与主校区的梧桐共同编织了我笔下最初的经纬。

正是那段被文字浸润的岁月,悄然养成了我以笔记录的习惯。后来在单位工作期间,我常将工作心得诉诸文字,未曾想这些自发流淌的思考被领导留意,竟成为推荐我去总部深造的契机。笔尖的诚实耕耘,总会在岁月深处结出意外果实。如今,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和济南市政协特约信息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已成日常。那些源自山师土壤的书写习惯,在更广阔的履职平台上抽枝散叶,化为桥梁。不仅带来了组织的认可与荣誉,更在无形中为我开启了意想不到的事业之门。每一次思考落笔,都似与当年那个在北院灯下斟酌字句的自己遥遥致意。

回望来路,山师给予我的远不止知识。她在我心中埋下的那颗写作种子,早已破土成林,荫蔽我职业的漫漫长路。母校以她宽厚的襟怀,托举了万千学子如我这般平凡而真实地生长。在七十五载的岁月长河中,她始终是那盏不灭的灯,照亮每一颗探索的心。

魏广美,2003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为山东未来协同技术(山东)研究院副院长。

(魏广美收到的第一份山东师大报编辑部稿酬通知单)